私信获取完整报告,欢迎定制其它行业的研究分析报告
四、 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政策环境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双重影响,既为行业带来了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需求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 政策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这些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政策的资助和指导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方面。例如,自“八五”规划以来,中国政府将汽车产业政策定位为国家层面的产业支柱型战略,通过系列计划如“九五”和“十五”计划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使企业优化布局。同时,政策支持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覆盖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从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到整车集成,再到销售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市场需求方面,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此外,车船税减免政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税收优惠指引。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同样功不可没,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将置换更新也纳入补贴范围,鼓励消费者淘汰老旧汽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政策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2023 - 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间推广新能源汽车目标为204万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则推动了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动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
(一) 政策的限制因素
然而,部分政策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在环保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虽然鼓励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但对传统燃油车市场构成了压力。传统燃油车企业需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排放标准升级政策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进发动机和尾气处理技术,以满足新的排放标准,这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能导致部分高排放车型被淘汰。汽车报废更新政策促进了汽车市场的更新换代,但也限制了部分老旧车型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
安全政策方面,智能驾驶监管政策要求车企明确标注系统的自动化等级和适用场景,防止夸大宣传,限制了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宣传上的自由度,企业需要加大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以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如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这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要求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基本的网联功能,促使企业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入,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但也增加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市场准入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准入门槛,限制了部分不具备相关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同时也促使现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些限制政策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燃油车企业需要调整产品布局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政策要求的提高和市场准入门槛的提升,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综上所述,政策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表示,2025年政策端继续发力,特别是在以旧换新等强力政策的加持下,预计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有望保持3%左右的增长。为了平衡政策的促进作用和限制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统筹、强化供应链安全、优化产业生态、避免恶性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易投投配资,炒股杠杆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